首页 >> 奇闻异事

摩尔多瓦多少人口

2023-12-19 奇闻异事 2 作者:网友投稿

摩尔多瓦多少人口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摩尔多瓦的总人口为约265万人。该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约为96人/平方公里。在该国的主要城市中,首都基希讷乌的人口最多,约为86万人,其次是特尔古日乌的人口约为15万人。此外,摩尔多瓦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大部分人口年龄在15-64岁之间。尽管该国的出生率较低,但是由于较低的死亡率和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些年轻人口数量仍在继续增长。

华人在摩尔多瓦都干什么

大家好,我是申典启,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我在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全部华人仅四五十人

今天拜访了一个摩尔多瓦最老的华人,是北京饭店的老板老马,他在2003年来到摩尔多瓦后,就一直留在这里,这接近20年的时间看到这里华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有新的,但是长时间待下去的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其中包括他。

所以对于摩尔多瓦的很多事,我就找他聊聊,他会比较清楚~老马没有微博,只有微信,他是摩尔多瓦华人小美介绍给我的,小美专门打电话给老马说安排我去见见他。

小美说,很多中国人过来第一站就是到他这里,相当于这里是华人到摩尔多瓦的落脚点。

和老马聊了几个小时,临走前,我说我上次在土耳其,因为去了很多小城市一直看不到中餐馆,在安卡拉吃了一顿麻婆豆腐,吃的我热泪盈眶,老马硬要去后厨烧一碗麻婆豆腐给我。

老马说,不做给我吃,他会遗憾。

摩尔多瓦华人老马

摩尔多瓦的小美因为在酒庄工作,正是葡萄产季,所以走不开,她给我推荐了一个摩尔多瓦呆了最长时间的华人,北京饭店的老板老马。

1、国内经历

老马出生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我一听老马一口浓郁的晋语口音就大概猜出他家乡在河套平原的位置。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7人包括他(如今全部分布在天南海北)。

而他13岁就出来当学徒了,他说:“当时就是混口饭吃,当学徒也没有工资,只要餐馆给饭,能够学到手艺。”就这样,他不断的在不同的餐馆当学徒,直到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待了7年时间,后来在餐馆当上主厨,他说:“当时2003年,北京主厨的工资大概2000块,当时国内普通人工资七八百。”

2、来摩尔多瓦的机会

2003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千禧年后,当时中国大陆和国外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当时非常流行出国。老马也是当时偶然的机会,刚好遇到中企在这边做项目,他就到这里当厨师。

我问他,从没有出过国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不害怕吗?他说:“我可想出去了,我当时是抱着出来玩还能拿工资的心情来的。当时单位给我的工资是800美元,当时汇率等于6400人民币,比国内高太多了,当时北京的房子一平米才几千块呢。”

但是企业完成项目后,人员全部撤走了,而他却留下来了。他留在当地帮一家更老的华人餐馆当管理,这对老夫妻在国内是俄语教授,在苏联时期就到摩尔多瓦开中餐馆了。

3、感觉到孤独

老马帮这对老夫妻管理餐馆半年后,老夫妻也回国了,接着他被迫开始学习俄语。

老马说:“当时开始感觉孤独了,老夫妻也回国了,我当时又不会俄语,和当地人没办法沟通,甚至电视、报纸全部都是外文的,我当时一点点中国的东西都看不到。

后来我就去使馆拿人民日报,每天就把这些报纸从头读到尾,新闻可能都是三年前的了……”

“当时不像现在,有互联网,随时可以联系国内,国内发生什么,我也第一时间可以知道。当时真的是完全闭塞的环境,而且摩尔多瓦华人实在太少了,能常驻在这的我全都认识。”

4、认识摩尔多瓦太太,定居下来

老马说,在摩尔多瓦的中国人,基本上都坚持不过四五年,肯定会走,有些曾经尝试过留下来,但是真的受不了,还是走了。

我问他怎么留下来的。老马说,来摩尔多瓦两年,就认识了本地的太太,后来结婚了,就逐渐把这里当成家了,就自然而然的留下来了。

他当时甚至是结婚的时候才告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再转达给父母,两年后才带着小孩回国,他说家里七个兄弟姐妹,所以父母也没太在意。

老马说,中国和摩尔多瓦通婚大概有20对,现在还待在摩尔多瓦的大概5对,其他都回国了。老马只有一个女儿,然后教育方式是采用摩尔多瓦的散养模式,老马说,我是入乡随俗这种,女儿完全是按照摩尔多瓦人的方式成长的。

5、摩尔多瓦的文化

我问老马,关于他对摩尔多瓦的文化差异的解读,他说摩尔多瓦人和斯拉夫人可能有一定差异。因为摩尔多瓦和罗马帝国有着历史上的一些渊源,所以摩尔多瓦人的家庭观念也更接近意大利(如果有人认识意大利人,肯定都知道意大利男人各个是妈宝)。

摩尔多瓦人也一样,由于摩尔多瓦国情,一半人口在海外打工,所以摩尔多瓦大量的儿童实际上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都是爷爷奶奶抚养的。这点和我在乌克兰观察到的现象有很大差别。

老马还有一点至今很难接受,他说:“摩尔多瓦人的父子之间早晨起床见面要握手……”意思大概就是摩尔多瓦人亲人间的表达方式和中国有很大差异,中国亲人间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含蓄的,不会对最亲的人直接开口说我想你,谢谢你,我爱你……

而摩尔多瓦人,即使是父子夫妻相互都说谢谢,换做中国人,夫妻相互说谢谢,多别扭……

6、20年,中国变化80%,摩尔多瓦变化20%

我问老马,这么多年在摩尔多瓦会不会想回中国,他说,想回是想回,但是已经是想回去旅游观光探亲那种,我的生活重心,事业家庭都在摩尔多瓦了,在中国待久了我反而会想回摩尔多瓦。

老马补充,现在女儿也大了,女儿18岁,接下来可能我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我也不能说我肯定在这里扎根,等我老了我肯定还是想回中国。

我问老马,你在摩尔多瓦接近20年,感觉这里变化大吗?老马想了一下,你说没变化,也有,但是变化不大,大概20%的变化吧。

我问,那么国内的变化呢?老马说,国内那完全都变了,我在北京待了7年,我上次回去根本找不到以前住过的地方,国内的变化应该是80%吧。

7、为什么这个国家华人少

我问老马,为啥我去了好多小国,华人起码四五百,这里怎么这么少?

老马说,第一这里本身就经济不好,本国人都往外跑;第二是政府效率太慢还不配合你中国人,所以好多中企过来本来项目都定了,过几天一个反对派上来,所有协议全部无效……

基希讷乌的圣诞主教堂

在基希讷乌市中心的主教堂,名字叫圣诞主教堂。

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一样,也继承了东罗马地区的东正教,但是它的教堂风格和斯拉夫地区的东正教堂就有很大的区别,东斯拉夫的东正教堂很少有希腊式风格,其特色是五颜六色的洋葱顶,而摩尔多瓦的东正教堂有自己的明显不同。

再来看看基希讷乌城市中心,我估计把首都最好看的几栋建筑都拍下来了。

基希讷乌的传统市场

基希讷乌真的没啥东西可看,大概几个小时就把这个城市重要的建筑都看了一遍,甚至菜市场也成为他们的一个景点。

于是我到了他们的菜市场看看摩尔多瓦的物产,我发现摩尔多瓦的物产相对于乌克兰没有太大差异,但是葡萄等水果会更丰富一些。

汇率是1:2.5,标签除以2.5就是人民币的价格……

我发现几个奇特的东西,一小颗一小颗的果子,黄色这种最小颗的非常酸,有人知道这是啥?

这是南瓜吗?为啥会有生吃的试吃

还有,我发现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稍微不一样一点,乌克兰人比较爱笑,也比较随和。摩尔多瓦人相对的爱笑得少一些,还有就是臭脸的比例高了很多,甚至餐馆服务员臭脸比例也比乌克兰高很多。

摩尔多瓦传统美食

今天晚上终于找到一家摩尔多瓦传统菜馆,餐厅名字叫La Șezătoare。

这里说一下,摩尔多瓦除了葡萄酒外,另一个最有名的东西就是地毯了。这家餐厅的装饰非常具有摩尔多瓦特色,包括把地毯挂在墙上,餐厅里摆满了摩尔多瓦特色的小配件。

一进门就是一个葡萄酒柜。我今天晚上点的有点多了,我点了一份摩尔多瓦的汤(不过整个东欧都有这种汤),一个猪排,一个摩尔多瓦粽子。

这是最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名字叫sarmale,翻译过来大概是白菜卷,据说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在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个菜才在巴尔干地区得到全面推广。

我更喜欢把它叫做“粽子”,除了外面是用葡萄叶包的之外,里面则是白米和肉沫混合的内馅,味道吃上去很香,可以连同叶子一块吃。

大猪排,有一股椒盐味,我把骨头边上有点脂肪肥瘦相间的肉吃了,由于份量太大,我把其他的都剩下了。

杂烩汤,里面有胡萝卜,土豆,模糊,茴香,洋葱……蘑菇很好吃。

价格大概是3个菜203元,加20元我给的小费,一共是223,折合人民币89元,这顿饭明显比中午的更便宜,而且更有摩尔多瓦特色。

中午我吃的也是摩尔多瓦新式菜品,感觉是当地比较中上档的餐馆了,我点了一份海鲜汤,一份牛排,总共价格347雷(折合人民币138元,给了15块钱消费共150左右)。

味道不是敷衍的那种,海鲜汤很好喝,海鲜很新鲜,牛排量太大没吃完,旁边的派是用茄子作底,味道非常特别,嚼起来像海蜇~


明天我会采访一个摩尔多瓦女孩安娜,

让她给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国家。

我们下期见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