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卢作孚民生公司现状

2023-12-16 八卦娱乐 2 作者:网友投稿

卢作孚民生公司现状

他的民生公司当时在中国内河航运来说算一流的大公司!用船抢运了大批从武汉撤退下的物资!从而保证了重庆政府抗战的后勤给养!提供了生命力!舍弃了小家为了国家!难得!至今在宜昌市区里有一座纪念碑!记住了这次被称为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事件!其中民生公司的贡献也不容抹杀!警示当代企业利可图!但是国家社会利益要摆第一位!

卢作孚结局让人心寒

前言

1952年2月8日,重庆民生公司人声鼎沸,公司门口打着横幅“欢迎卢总经理老实交代”的标语,围观人群的嘴里骂骂咧咧,场面一团混乱。

大家声讨得卢总就是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

当天晚上7点,卢作孚走回卧室,他一脸疲惫对的孩子说了一句:“我累了,需要休息。”

说完,紧闭房门。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发现父亲没有像往常一样早起工作,左等右等,房里如同万丈深渊般静谧。

几个小时后,房门被人撞开,中国航运业先驱、一代船王、民族英雄卢作孚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床头柜摆放着一个白色小药瓶,瓶身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安眠药”!

1952年5月1日,毛主席一脸痛惜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参加五一庆典的国家副主席张澜说:作孚……

古人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卢作孚因何自杀?毛主席对他又有何评价呢?

图|毛主席对卢作孚的评价

一、幼时辍学,卢作孚努力打拼不忘本

1893年4月,卢作孚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区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合川多山峦嶂地,不适合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当地百姓苦于生计,或纷纷外出打工、或靠山吃山。

卢作孚的父母无甚门路,只能守着自家这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清贫,始终处于半饥半饱之中。

1900年,父母省吃俭用,为卢作孚凑足学费,把他送进合川区一所小学念书。

刚上三年级时,天资聪颖的卢作孚已经让老师刮目相看,尤其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闲暇之余的卢作孚会跟着父母将自家种的菜拿到集市上贩卖。

那个年月没有手机支付,更没有计算器,若是碰上大宗菜品交易,还得抄起算盘一颗一颗拨着珠子,生怕算错账目。

卢作孚遇到别人买菜报斤数时,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地心算。当斤数报完后,卢作孚就像“人形计算器”,把价格全部算好,且分毫不差,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他心算的速度,已经不亚于如今的电子计算器,比拨算盘快出许多;集市上的商贩与来往客人都夸赞老卢家出了个神算子。

因为太过聪明,就连小学老师甚至都到卢作孚家里说:“这孩子太聪明,我已经教不了他任何有用的知识了。”

三年后,12岁的卢作孚小学毕业,他无比渴望继续上学。

无奈家境贫寒、时局动荡,父母拿不出钱供他继续念书,卢作孚小学毕业即失学。

在战乱时期,穷人家的孩子尽管再怎么聪明,或许都无法遂了自己心意,长久安稳地读书。

辍学后的卢作孚帮助父母干农活,计算菜品价格。若没有重大意外,他将来应该会继承父母的衣钵,当一个菜农。

图|民国时期小学毕业照

抑或者凭借个人的计算天赋,成为一名小商贩,仅此而已。

卢作孚没有被现实打倒,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减少。既然家境贫寒,无法供自己念书,那么卢作孚便自学成才。

1908年,15岁的卢作孚告别父母,前往四川成都与别人合伙创办了一所补习学校,他专门讲授中学数学。

卢作孚明明小学辍学,根本没有任何知识储备,居然向别人传授中学数学知识?

原来,卢作孚在合川老家这三年期间,已经自学完成所有中学知识,这样他才有底气敢与别人合伙到成都开补习学校。

数学是一门“易学难精”的课程,不仅要掌握大量公式,还得灵活运用于各项难题上。

据说,卢作孚讲的课浅显易懂,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领略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真正魅力。

用句时髦的话说——卢作孚是一名负责任,善于和学生打交道的“金牌讲师”。

卢作孚没有故步自封,他一边教书,一边有空就去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历史、数学、国内外进步书籍。

通过几年的知识积累,卢作孚独自编写出《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几何学》等等与数学有关的书籍。

他所著的《应用数题新解》,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社发行,广受读者好评。

彼时的卢作孚刚满20岁,照这样下去,他大概率会成为一名数学大师,在学术界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战火纷飞,百姓们民不聊生。因为从事教育行业,卢作孚深刻意识到国人思想落后,如不根除这一顽疾,华夏民族将永无翻身之日。

痛心疾首的卢作孚萌生了“救国救民”的念头,他从教育入手,逐步实现“教育报国”的最终目标。

辛亥革命初,卢作孚在四川成都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

图|卢作孚发表讲话

1914年,21岁的他相继游历上海、北京,返回家乡合川中学任教,参与编写《合川县志》。

之后辞去老师一职,前往成都担任《群报》《川报》主编辑和记者。

1919年,卢作孚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一职,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先生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

这一时期的卢作孚欲效仿陈独秀先生,创办一本近似于《新青年》的刊物杂志,用以唤醒国民,激励大家奋发图强。

为此,卢作孚担任《川报》总编辑时,特意刊登了许多进步文章。

1921年,他担任四川泸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会员王德熙、恽代英两位同志,分别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进而影响全川。

正当卢作孚主张的“教育救国”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

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境内军阀割据,盗匪聚啸山林。在这种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环境下,无论学生还是老师,皆无心本职工作,想着能怎么活命,讨口饱饭吃。

因此,卢作孚轰轰烈烈开展的“教育救国”事业,中途被迫夭折。

1924年,卢作孚前往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

在此期间,卢作孚与社会各界人士在成都少城公园建起了许多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倡导“有教无类”,鼓励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

红火了一阵后,还是和上次一样,重蹈川南教育实验覆辙。

1925年,卢作孚奉命到重庆北碚,清剿匪患。

往日的卢作孚只是通过他人之口,得知底层百姓生活艰辛。

来到北碚后,卢作孚目睹了肮脏混乱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烟馆和赌场,公立教育机构如同摆设,官员与军阀盗匪狼狈为奸。孩子们有心念书,却无处可去。

眼前的这一切让卢作孚心痛万分,他立志打破北碚现状。

二、弃学从商,卢作孚成“北碚之父”

这一次卢作孚学乖了,他认为如果继续把时间和金钱用于振兴教育事业,倒不如花大力气在该地区修铁路、建工厂、改造旧城;设立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建设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由此,卢作孚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

想法确实是好的,可是打造一座现代化城市需要巨额资金,指望当时的北洋政府拨款修建,无异于天方夜谭。

思来想去,卢作孚决定弃学从商,以交通运输业为“各行之母”,他于1925年秋回到合川老家,创办了重庆民生实业公司。

图|“民生”号轮船

将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他实业,最后将教育与实业建设合二为一,促进社会改革。

在卢作孚的不懈努力下,重庆北碚焕然一新,这里的基建设施在当时的中国,至少领先其他重要城市十年,卢作孚因此被当地人誉为“北碚之父”。

渐渐步入正轨的卢作孚创立四川通俗教育馆,不断探索“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然,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遇到过诸多麻烦。

他是白手起家,初始筹措资金极为困难,幸亏得到好友支持,募得近9000元资本。

卢作孚亲赴上海,用这笔钱订购了一艘70吨的潜水铁壳小船,将其取名为“民生”号,开辟嘉陵江至合航线。

人手不够,卢作孚亲自上传接待旅客,提出了“一切为顾客”的口号;一年后,民生公司获纯利润2万余元。

1927年春,卢作孚来到重庆北碚,建立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民办科研机构“西部科学院”。

1929年,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附近修公路,开运河、建公园、体育场,逐渐让其声名远扬。

民生公司发展很快,至1929年底,公司相继购买了两艘轮船,总吨位约240吨,扩展三条航线。

民国时期的四川省主席刘湘任命卢作孚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兼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等重要职务。

1931年,日本关东军一手炮制“九一八事变”,掀起抗日战争大幕。

卢作孚时刻关注日军动向,他努力筹措资金与各种战略物资,用于后方支援。

图|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

1932年初,卢作孚发起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同时发表了著名的《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宣言》,自认抗日救国义勇军总指挥。

无数青年踊跃加入队伍,卢作孚把他们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其目的作为抗日后援,有朝一日驱逐倭寇。

武力驱逐只是一方面,当时外国轮船横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美国的各轮船公司凭借强大实力试图冲垮中国本土轮船公司,欲独霸川江航域。

卢作孚挺身而出,他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都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提供相应手续,接受中国海关检查。

与此同时,卢作孚提出了外国轮船冲翻中国船只必须赔偿,以及“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买外国货”的口号,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有效地维护民族尊严。

在此基础上,卢作孚主张将四川所有华轮公司联合组成一个公司,大家同心对外,民生会给出相应公道的价格,收购其他公司的轮船。

若是愿意和民生进行合并,那么两家公司的轮船及公共财产还能折现成现金或者还原公司债务。

不到一年时间,民生公司合并了重庆航线的7个轮船公司;1934年,民生公司向重庆下游拓展,合并了7家公司,刘湘、刘文辉高价收买股票变成了民生公司的自家产业。

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与一家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相互垮台,民生公司趁机收购11艘大轮船。

“七七事变”爆发前,民生公司拥有42艘轮船,总吨位达到近17,000吨,职工约2800多人,公司总资产近740万,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2%。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坐镇武汉、宜昌,具体指挥物资运输、人员撤走的相关事务。

1938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重庆,湖北省武汉市遭日军三面包围,3万多人员和9万多吨重要物资滞留在宜昌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镇上。

“船老大”卢作孚深知宜昌的重要性,这块地方不大,却是四川的东大门,扼守长江咽喉,大家都想乘船逃难。

图|从宜昌登上轮渡的人们

当时只有民生公司还在正常运作,焦急的人们纷纷希望民生公司赶紧派船,从宜昌运送物资、转移人员。

可民生公司却迟迟不行动,许多人跳了出来指责卢作孚发“国难财”,武汉会战前线将领们在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他趁机扩大民生公司轮船数量。

漫天的谣言与猜忌,犹如一把把尖刀扎在卢作孚的心头。

不过他却无暇顾及这一切,眼瞅着日本侵略者即将打到宜昌,小镇上堆积着许多工业设备材料。

倘若这些重要物资遭日军霸占,后果将不堪设想。

卢作孚想着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这些抗日战争中后方军民用工业的基础材料赶紧运往四川。

三、临危不乱,卢作孚导演“宜昌大撤退”

天公不作美,1938年秋,通往后方重镇的川江要津恰好到了不能行走轮船的“枯水期”,水位急速降低。

卢作孚临危不乱,发动民生公司所有职工群策群力,在40天内,夜以继日抢运滞留在宜昌的9万吨重要战略物资。

当大部器材运往四川后,卢作孚果断下令开始转运难民,民生公司所有船只的票价只收平常的1/10;12岁以下儿童全部免票,不设头等舱,都改成坐票、节省空间。

大家想想,川江已经到达“枯水期”,后面还有日本侵略者的虎视眈眈,卢作孚此举根本没想赚钱,他完全在做“赔本买卖”。

随着“枯水期”到来,长江水位干涸,民生公司的轮船已经不能在川江自由航行。

可当时宜川还囤积大约1/3的物资没有运出去,与数万名工人、学生、各地难民正翘首以盼。

卢作孚自掏腰包,高价雇佣3000多名工人,组织民生公司近4000名职员,改用木船、绞盘拖船装载货物和人员,大家用人力把剩下的物资拉过川江。

1938年12月初,民生公司把堆积在宜昌的主要器材全部运往四川。近40天里,大约有150万难民入川、脱离危险。

此场景恰似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边小城敦刻尔克海滩。

可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由英法两国政府为主导,各种战舰、运输船轮番上阵。

反观中国“宜昌抢运”的紧张程度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绝对不亚于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假设日军霸占了囤积在宜昌的重要物资,其结果就是抗日前线急需的各种武器和军需品无法产出,对全面抗日战争前景造成重大影响,乃至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老蒋听到这个消息,他激动得无法言喻,紧紧握住拳头,对在场军官说了一句:“作孚兄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据战后统计,民生公司在40多天里抢运出的物资和各种机械设备足以造出30万枚手榴弹、7万枚迫击炮弹、6000枚飞机炸弹、20多万支各种器械,扭转了全面抗日战争局势。

但这场宜昌大撤退造成民生公司16艘主力轮船被炸毁、116名员工牺牲、60余人受伤致残,各种损失达1亿5,000万人民币,差点让民生公司破产。

图|乐观自信的卢作孚

1939年初,国民政府因卢作孚军事运输贡献突出,授予其“三等采玉勋章”。

1939年9月,卢作孚担任三青团中央社会服务处处长;1940年至1941年,他兼任全国粮食局长、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

1944年,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卢作孚出席了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

会上,卢作孚据理力争,向各国代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回国后,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办中国西部博物馆,大力提倡种植油桐。

1945年2月,卢作孚参观美国华盛顿州“大古力水电站”;1945年10月,国民政府为表彰卢作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为其颁发“胜利勋章”。

这一年,民生公司把长江航线重点移至上海,作为远洋发展基地,相继开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由上海到连云港、天津、营口、青岛的北洋航线,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至1949年11月,民生公司拥有各型船只150余艘、吨位72,000吨、员工暴涨至9000余人。

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卢作孚成为国共双方共同争取的重要对象。老蒋让何应钦邀请卢作孚担任交通部长,派出阎锡山作为说客,邀请卢作孚担任行政院长,却都被他回绝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卢作孚前往中国香港处理相关事务;1950年6月,卢作孚由香港回到北京,组织18艘海外轮船陆续驶回大陆。

本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重庆北碚文化事业管理处主任等重要职务。

此时的卢作孚已经56岁,他深知中国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国民党内部腐朽,将人民视为草芥,这样的政党迟早要完。

新中国成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民生公司经营状况非常不稳定,公司财政入不敷出,让卢作孚感到焦虑不过。

然而,卢作孚还是想着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51年春,卢作孚逐步将滞留在中国香港的船只全部驶回大陆。

1951年冬,卢作孚赴北京开会,周总理明确表示希望卢作孚到交通运输部担任负责工作,他决定处理完香港撤船事宜后再到北京赴任。

1952年初,卢作孚离开北京返回重庆,遭无端指责“不法资本家”。

一生要强的卢作孚不甘受辱,于1952年2月8日在重庆寓所服用大量安眠药,享年58岁。

他留给妻子和孩子一份遗嘱: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公司;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三、今后生活不要麻烦国家;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

既然说到“一代船王”卢作孚离奇去世,本文有必要辟谣一些地摊文学、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作者的不实报道。

根据钱理群老师对这段往事进行的分析,卢作孚在新中国成立初,全盘接受了“计划经济”,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处特别融洽。

另外,卢作孚去世的时间为1952年初,这时候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开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关于卢作孚自杀的原因,他的儿子卢国纶专门写了一篇回忆录。

再结合种种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卢作孚先生的自杀与国民党特务破坏有关,最后引起了一系列偶然事件。

事实上,当卢作孚自杀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震惊与惋惜。

20世纪50年代初,毛主席与黄炎培谈话时曾明确说到——旧中国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分别是重工业张之洞、化学工业范旭东、纺织工业张季直、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

卢作孚生前在北京出席会议时,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因为民生公司入不敷出,周总理特批贷款用作公司日常运营。

图|卢作孚与民生公司

总而言之,卢作孚先生的离世对中国运输业是一大损失,但就是一系列偶发事件导致的恶果,国民党才是罪魁祸首。

结语

卢作孚去世后,1952年5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参加五一庆典的国家副主席张澜说:“作孚先生是一位人才,真可惜啊!”

可见,他老人家对卢作孚的才干是十分钦佩的,同时惋惜这么一位英年去世的实干家。

参考文献:

[1]继承和弘扬卢作孚精神,作者李金铮,中外企业文化 2018年01期

[2]卢作孚“实业救国”经济思想研究,作者李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8期

[3]卢作孚最后的日子,作者赵晓铃,炎黄春秋 2013年05期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