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陈发科八大弟子

2023-12-14 八卦娱乐 3 作者:网友投稿

陈发科八大弟子

洪均生先生是陈发科先生早期弟子之一,留下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陈发科与早期弟子的合影。这张照片上的人物第一排自左向右依次为:赵仲民、陈照旭、刘慕三、陈发科、陈豫侠。第二排自左向右依次为:张一凡、洪均生、杨益臣、刘亮。

杨益臣出身于满族正黄旗,祖上名为扬古力,为努尔哈赤的额驸,也就是女婿。民国后旗人受歧视,于是改汉姓为杨。杨益臣1928年跟随陈发科学拳,学拳非常刻苦,每日四点多起床骑自行车到中州会馆,每日坚持不懈。常和陈发科的长子陈照旭一起推手,终得陈发科及师兄弟们的认同。洪均生后来跟杨益臣的二弟杨德厚说:“我最佩服的人是你二哥,他的拳在我们那批人里学的最好。”

陈发科简介

说到陈发科就得说一说陈氏太极拳。

在诸多太极流派中,陈氏太极拳历史最为悠久。据史书记载,第一位陈氏太极宗师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陈王廷。他依祖传拳术,博百家之长,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创造出了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的陈氏太极拳。而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地则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历经百年,经过代代相传,陈氏太极拳在技艺不断优化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术宗师。比如,陈发科的曾爷爷陈长兴就是威震武林的第十四代“牌位大王”;爷爷陈耕耘也在武林界有“太极神手”的美誉;父亲陈延熙更是因为武艺高超,被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重金请去做拳师,教授他的儿子们练习太极拳。

也就是说,陈家这一支代代都是武术名家。所以不管是在地方上,还是在宗族里,大家对他们这一支都十分敬重。不过,等陈发科出生后,大家却觉得传承了数百年的陈氏太极拳,大约要断送在他手中了,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1887年,陈发科出生。望着襁褓中这个粉团团的小婴儿,陈延熙笑得嘴都合不拢。说起来,陈延熙是老来得子。他原本有两个儿子,可惜那两个儿子都因感染时疫夭折了。因此陈发科出生后,大家唯恐他有个三长两短,于是他就成了全家人宠溺的宝贝蛋。陈发幼时贪食无节制,老人又认为能吃是福,因此也就不加约束,纵容他随便吃。结果时间一长,他的腹中生了痞块,常常犯病,让他腹痛不止。虽然中药吃了不少,但是他的身体依然非常虚弱。

陈家子弟一般都在幼年时便开始跟着长辈习武。但陈发科身子骨柔弱,又时常犯病,所以长辈们明知练武可以强身怯病,却不敢要求他和其他子弟一样刻苦习武。陈发科也因为身体虚弱,懒得练功,所以到了14岁,居然一点功夫都没练成。

1899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久闻陈延熙武艺高强,重金礼聘他到项城袁宅去教几个儿子练习太极拳。

陈延熙临走前,担心家里无人照应,便请了陈发科的一个堂兄来陪伴陈发科。陈发科的堂兄身强体壮,武艺也是陈家沟所有年轻人中最高强的一个,他每天除了种地,还带着陈发科练功夫。

有一天,族里的长辈到陈发科家来作客,大家在闲聊的时候谈到了陈发科。有人就说陈家这一支世代都是武术宗师,可惜要白瞎在陈发科这一辈了。眼看着就要满15岁了,身体这么差,又不肯下功夫,大概这辈子是学不到家传武艺的了,更不可能继续传承家传武艺了。一时,众人无不深感惋惜。

本来,长辈们聊天时,陈发科尚未归家。好巧不巧的是,他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长辈们说到了他。想到自家的武艺就要断送在自己手上,陈发科深感羞耻,觉得自己十分不孝。

思前想后,陈发科决定认真习武。初步定的目标是与堂兄的武艺相当,这样至少家传的武艺还能在他手中继续传承下去。可是,陈发科又犯了愁,因为他练功的时候,堂兄也在练功。也就是说他在进步的时候,堂兄亦在进步。所以想要在武艺上与他齐驱并进,那还得想办法。

这天,陈发科与堂兄到地里干活。走到半途,堂兄突然想起少拿了一件农具,于是就让陈发科回去拿。陈发科拿了农具后,一路追赶,很快就赶上了堂兄。他突然意识到,他若是加倍努力,一定能实现愿望。

从那以后,陈发科除了和堂兄一起练功外,堂兄歇息的时候,他都用来苦练功夫。陈发科练功很隐蔽,比如堂兄睡觉时,他起来练功。由于害怕开门的声音惊醒堂兄,他都只在两张床中间的空地上,借着屋外一星月光勤学苦练。

除了自己悄悄练功,陈发科还经常找叔伯们请教和切磋武艺,不过他最爱干的就是和叔伯们练推手。这样一来,陈发科的技艺得到了很大进展。

当然,陈发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动脑子。他在苦练武艺时,总是琢磨武艺的奥义。在悟出武学真理后,他练起功夫来更是事半功倍。

还别说,经过三年苦练,陈发科肚子上的那个痞块居然消失了。体质增强后,他不光个子长了不少,而且身体变得非常结实。

这天,陈发科终于鼓起勇气向堂兄提出练练推手。之所以这么久来,陈发科跟叔伯们练过无数次推手,都不找堂兄练,是因为堂兄在与人推手时,从来都不会手下留情。像堂兄弟、子侄们在和他练推手时,都曾有过被他摔得头破血流的经历。

在和陈发科练推手的时候,一向自负的堂兄发劲想把陈发科摔出去,不曾想他竟被陈发科的反作用力摔了出去。如此接连试了三次,都无一次取胜。

堂兄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陈发科的武艺已在他之上,他想不出陈发科平日里并不比他多练功夫,为何突然就成了武艺高手?

由于始终找不到答案,堂兄竟异想天开地认为,陈发科一定掌握了什么练功的秘诀。所以他气恼之下,竟走掉了。

其实,大家都是练的一样的拳法,哪有什么秘诀。陈发科知道他之所以能在武艺上赶上堂兄,一是靠着一股发愤的劲勤学苦练;二是他一边练一边对动作多有钻研体会,也就是他能找到练习武艺时的诀窍;另外就是与叔伯们就太极拳交流得多,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而堂兄在练到一定成绩后,自恃功夫不错,就疏于练功,更没有像陈发科那样时时钻研,因此才陈发科在武艺上才超越了他。

数年后,陈延熙辞别了袁世凯,回到了家乡。当他看到陈发科武艺精进时,十分高兴。于是他走到院子里,叫正在院子里练武艺的七八个子侄围攻他。子侄们一拥而上,没想到陈延熙手都没有抬一下,就只是略略转了个身,那群子侄就被弹跌在地。陈延熙不用手就打败对手的表演,让陈发科惊叹不已。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一心想像父亲一样,打人不用手。

民国初年,由于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治安非常混乱。这给盗匪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他们肆意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有一支叫“红枪会”的邪教组织先后攻占了河南数个县城,并威胁温县县长,要求他备钱财若干,否则就把温县夷为平地。

由于敲诈数目巨大,县长根本拿不出来。焦急之中,他想起陈发科曾捉过两个盗匪,于是他请已经在陈家沟授徒的陈发科保卫县城。

陈发科当即赶到了县城,准备参与保卫县城的战斗。其实,当时县长还请了一位地方上颇为著名的武师共同参与作战。这个武师见到陈发科时,突然一拳打向他的胸口。眼看就要打在胸口时,只见陈发科右腕往前轻轻一送,那个武师打向陈发科胸口的拳头,不仅发不出劲来,反而他还被陈发科的内力弹得跌出了门外。武师大窘,当即不顾大家劝说,卷铺盖走了人。

红枪会围攻县城时,县城早已城门紧闭。陈发科单身一人拿着一把没有套枪头的白蜡大杆站在桥上准备应战。红枪会的头领见他人单力薄,带着一众道徒就往桥上冲,并举起大刀向陈发科砍来。陈发科大杆一抖,那个头领的大刀就被挑飞了。随后他又向前一扎,白蜡大杆竟扎穿了头领的身体。那些道徒见状,吓得无不抱头鼠窜。县城化险为夷,得到了平安。

1927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原本在北京教授陈氏太极拳的陈丕照受馆长张之江邀请,去国术馆教授太极拳,并兼名誉教授。

其实,陈丕照在北京的时候,太极拳在杨露禅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了京中风靡一时的功夫。武术爱好者都知道杨露禅的太极拳是在陈家沟学的,所以有人就专门到陈家沟请来武师,教授他们学习陈氏太极拳。陈丕照就是那个时候被请到北京教拳的武师。

陈丕照在北京收了不少学生,但他还没教多久,就受到了中央国术馆的邀请。一方面,北京这边,他不能一走了之,但另一方面,他觉得放弃中央国术馆周薪200块的薪资实在可惜。因此他就邀请了他的师父,也是他的三叔陈发科到北京来替他教拳。

北京人才辈出,武术高手云集。陈发科在北京教太极拳的时候,经常有人找他比武,不过没有一个人能打败他。因此,陈发科很快就声名鹊起,一时找他学艺的人非常多,甚至就连京剧名角杨小楼也做了他的学生。

有个叫刘慕三的人,早年拜吴式太极宗师吴鉴泉为师,学了数年吴式太极拳。他的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在京城也是名气很大的太极高手。他见陈发科风头很靓,于是就以“请陈发科教拳”为由,把陈发科请到了家里。

在交谈的过程中,二人试起了推手。

原本自认功夫高深的刘慕三,在和陈发科搭上手后,居然摇摆无定,不管是腰力还是手劲皆使不出来,如同三岁小儿一般仰俯不止。陈发科手一捊,刘慕三就飞了出去,还伤了肘关节。虽然当时就贴上了膏药,但他还是疼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从那以后,刘慕三对陈发科的武艺心服口服,便拜他为师,继续深造武艺。

陈发科不仅武艺高超,而且他在教授拳术上,从来都不私藏半点绝技,因此改变了“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氏传”的局面。再加上陈发科在传授武艺上,很有经验,能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因材施教,因此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比如洪均生、田秀臣、陈照奎、李剑华、李经梧、雷慕尼、冯志强等,开创了北京陈氏太极拳的新纪元。

1957年,陈发科病逝于北京。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为发扬陈氏太极拳开枝散叶,让陈氏太极拳在太极流派中继续发扬壮大。可见,这一切与陈发科无私的教学风格是分不开的。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