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题

两个男生之间进行开车

2024-03-08 常见问题 3 作者:网友投稿

1966年,在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福特打败常胜将军法拉利,让三辆福特赛车并排奔向终点线。

这一辉煌时刻,从此成了赛车史上的一段佳话。

然而,在这段佳话背后,却隐藏了另一桩资本碾压个体的恶劣丑闻

多年之后,畅销书作家A·J·拜梅将此事写入书中,用一部名叫《地狱驾驶: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赛》的纪实小说还原了事件始末。

去年,这本小说被改编搬上银幕,用影像的方式,再次重现了那段充满了热血、浪漫与无奈的激情岁月——

极速车王

FordvFerrari

两个男生之间进行开车

问世之后,《极速车王》很快便燃爆全球,在各大评论网站,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豆瓣评分8.5

烂番茄新鲜度92%,观众好评度98%。

IMDb8.3分,入选IMDbTop250,名列第245。

和很多冲击颁奖季的王牌作品一样,该片由内而外均采用了标准的大片配置。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曾导演过《致命ID》《决战犹马镇》《金刚狼3》等经典作品,擅长将个体情怀融入商业电影之中。

《金刚狼3》剧照

跟颁奖季热门电影《好莱坞往事》《教宗的承继》一样,《极速车王》也采用双男主模式,邀请了克里斯蒂安·贝尔马特·达蒙这两位好莱坞男神在片中领衔主演。

虽是首次合作,但两人早前,却都曾有过相似的从影经历:

同样演技不俗,同样两度陪跑奥斯卡影帝,同样主演过张艺谋的电影……

为出演本片,号称“橡皮人”的贝尔再次施展减肥大法,在短短七个月内减重31.5公斤,从2018年的《副总统》中臃肿政客化身成为敏捷车手。

“橡皮人”贝尔

虽然同样是赛车题材,但以传记形式拍摄的《极速车王》,却与《速度与激情》《极盗车神》《极品飞车》等热衷于动作桥段的犯罪商业片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转而将故事主线,聚焦在了飙车背后那些掩埋于时光中的人物与历史。

在叙事模式方面,对标了2013年朗·霍华德导演的那部《极速风流》。

《极速风流》剧照

《极速车王》的英文片名“FordvFerrari”,直译过来是“福特对战法拉利”。

用两个不同品牌,引申出了两款汽车类型:一个经济居家(福特),一个高端奢华(法拉利)。

除此之外,他们还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美国底特律的流水线(福特)和意大利摩德纳的手工作坊(法拉利)。

两大品牌延伸到赛车领域,共同碰撞孕育了一场风驰电掣的王者争霸。

福特老板亨利·福特二世与法拉利老板恩佐·法拉利

片中故事,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

当时,伴随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人,成了市场上消费购车的主力军。

和父辈们寻求舒适可靠的消费理念不同,沉浸在拜金享乐中的他们,更愿意为酷炫车型买单。

横空出世的雪佛兰Impala,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心头好,福特品牌的汽车极速下滑,从而严重威胁到了福特的行业龙头位置。

为挽回销量,销售高管建言献策,鼓动福特收购濒临破产的法拉利,进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以此来标榜福特充满王者风范的“胜利文化”。

1963年,福特试图通过并购法拉利,来快速杀入赛车市场。

法拉利老板讲究工匠精神,所有的零部件存手工打造而不计代价,这导致法拉利深陷财务危机。

虽然濒临破产,骨子里倔强的意大利人却严词拒绝了傲慢无礼的美国收购团队,甚至,法拉利的老板还羞辱了一把福特。

趁着福特采取收购行动的同时,法拉利还自抬身价,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菲亚特(意大利汽车制造商)。

法拉利的“傲慢”做法,彻底激怒了企业大亨亨利·福特二世(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长孙),令其放出狠话,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国际赛事上正面击败法拉利。

虽然撂下了狠话,但摆在福特面前的现实,却依旧困难重重,美国汽车品牌一直是赛车领域的弱者。

要想赢得比赛,他们不但需要最好的工程师,而且还需要最好的赛车和赛车手。

而两位核心成员的加入,则让这件本来几乎是奢望的事情,慢慢走向了可能——肯·迈尔斯(克里斯蒂安·贝尔饰)和卡罗尔·谢尔比(马特·达蒙饰)。

现实中的肯·迈尔斯和卡罗尔·谢尔比

克里斯蒂安·贝尔和肯·迈尔斯

在此之前,卡罗尔·谢尔比是唯一一个征服过“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的美国赛车手。

1959年,他驾驶一辆英国产的阿斯顿·马丁赛车,从法拉利手中夺得了冠军的宝座。

除那一年之外,自1958~1962年的其他四届冠军,全部被法拉利收入囊中。

可惜,由于身体原因,谢尔比没过多久便告别了赛车生涯,退居幕后做了汽车设计师。

作为美国赛车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工程师,谢尔比最终被福特招致麾下。

为了完成福特交托的这项重任,谢尔比向好友肯·迈尔斯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一起入伙跟自己并肩作战。

迈尔斯来自英国,是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二战时曾担任过坦克指挥官,参与过诺曼底登陆。

随着迈尔斯的加入,众人殚精竭虑,共同研发出了福特旗下的新型赛车——GT40

研发过程中,谢尔比与福特高级副总裁博因出发点不同而产生了不少分歧。

谢尔比主张让迈尔斯代表车手出征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福特高级副总裁则认为迈尔斯随性不羁,不符合福特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

于是,作为打造GT40的幕后功臣,迈尔斯最终却与勒芒赛失之交臂,未能获得出征比赛资格。

那一年,在没有迈尔斯助阵的勒芒耐力赛上,福特惨遭败北。

失败之后,谢尔比主动出击,批驳了福特公司浓厚的官僚作风,在赌上自己全部身家的基础上,换来了亨利·福特二世的亲自首肯——只要迈尔斯赢得美国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便让他们代表福特征战法国勒芒耐力赛。

戴通纳耐力赛上,7000转速解禁的迈尔斯,一骑绝尘将其他车辆远远甩在身后。

迈尔斯为自己赢得了参加勒芒耐力赛的入场券。

对赛车手来说,7000转是一个临界点,影片一开始,便借谢尔比之口,说出过这样一句名言:

“当转速达到每分钟7000转时,车会失重和消失,只剩下身体穿梭于时空中。7000转是成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你明白了你是谁。”

勒芒赛上,迈尔斯再次将转速开上了7000转,可等待着他的,却是比赛内外,两场同样揪心不已的激烈角逐。

一场,是赛车场上他与法拉利车队间的对抗;一场,是赛车场下他与福特高层间的对抗。

随着故事深入,一条个人与体制,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抗,终于慢慢浮出了水面……

全片故事虽然围绕福特的高光时刻展开,但它最终却将正义的砝码,倾斜到了法拉利一边,用颇具玩味性质的手法,将福特从头到脚黑得体无完肤。

结尾,通过一个点睛之笔,揭示出了“速度至上”的赛车精神——

当福特高层向冠军蜂拥而去时,只有恩佐·法拉利,对落寞的迈尔斯摘帽致意。

以迈尔斯的个人妥协为切口,讽刺了资本利益的唯利是图和虚伪表象。

告诉世人,那些真正的热爱,从来都无关结果。

毕竟,与结果相比,有时候享受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部分。

1.豆瓣9.5没给高,这剧我想放在硬盘一辈子

2.豆瓣9.3,HBO这部神剧一回归就爆!

3.豆瓣9.2,好丧一剧!我却被暖到了

4.豆瓣9.3,提前预定年度华语最佳

5.一集入坑,这才是真正的年度压轴神剧!

6.当世最伟大的男演员,他排第一

7.豆瓣9.4,神剧要完结,可我还没做好准备…

8.豆瓣9.2,今年最佳日剧诞生了!

9.三天票房6.5亿,这部「R级」又爆了…

10.全韩男人都想封杀它,我却偏要给它打call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