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宁波三联书店地址

2023-12-22 奇闻异事 2 作者:网友投稿

宁波三联书店地址

宁波的旧书市场有两个地方,鼓楼附近的范宅和宁波书城的广场,范宅主要以阿海的旧书店为主,宁波书城的规模最大,有五个老板常年摆摊,上个月,广场不再可以摆书摊,几个老板租了旁边的小木屋继续经营,以王胖子书店规模最大。宁波的独立书店起起落落,从读书时候鼓楼书店一条街,前两年枫林晚去了范宅隔壁,去年最后一家书店关闭,鼓楼再无书店。和义路那里左岸城市之光关闭后,三联开了家书店,今天过去,柜子上已经没什么图书了,不知道是不是也要关闭了,前些天发现左岸城市之光书店在宁波图书馆对岸有一家店。过去看了两次,挑了不少好书。短短几年从藏书几百到破万,多亏几位老板的大力支持,希望旧书市场可以长存下去,独立书店越来越好。

三联书店全称

1月10日,沈昌文在京逝世。沈公何许人也?三联书店的讣告写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出版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原《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10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8岁时,沈昌文担任人民出版社三联编辑室主任,自此与三联结缘。1986年,沈昌文担任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在他执掌三联书店期间,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图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表示,对沈文昌最好的纪念,是在当今时代做好出版。

沈公的出版精神与三联书店密不可分,而三联书店的悠久历史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

2020年初秋,沈昌文从书店图书馆离去的背影。图源:三联书店

三家书店

三联书店虽名为书店,实则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正如今天它的全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示,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

生活书店的成立与当时一个名为《生活周刊》的刊物有关,《生活周刊》是“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1926年,邹韬奋接任主编该刊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利用《生活周刊》积极宣传抗日,强烈抨击“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这在当时,自然是会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摧残和迫害。

为了避免在政治上牵累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大力帮助和策划下, 邹韬奋与有关方面磋商后,决定让周刊与教育社脱钩 , 另组一个“为进步文化出版事业努力”。1932年7月1日,生活书店正式成立,“生活书店”的“生活”二字沿用原来《生活周刊》的字体,“生活书店”牌子从此开始。

生活书店创始人邹韬奋

生活书店最早使用的铭牌

无独有偶,读书出版社的成立也是有着相同境遇。1934年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受《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邀请,在《申报》开辟副刊《读书问答》,宣传抗日救亡、反对专制独裁,这一副刊还为读者解答和组织讨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于是副刊越办越好,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

1934 年2月 , 国民党当局掀起又一波的文化 “围剿”,李公朴等人预见到《读书问答》有被查封的可能,于是征求史量同意,将《读书问答》原班人员从《申报》社分离出来,成立“读书生活社”。1936 年2月,读书生活出版社成立,李公朴为社长,柳湜为出版部主任,艾思奇为编辑部主任,并请沈钧儒先生的叔叔、前清进士书法家沈卫老人书写了“读书生活出版社”的书店招牌。

读书生活出版社社长、年轻时的李公朴

在读书出版社成立前一年,位于上海的中国经济情报社编辑《中国农村》《中国经济情报》两个刊物同样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高压,面临着停刊的危险。在刊物的主要领导人钱俊瑞和徐雪寒等党员反复讨论后,“决定集资合作办书店”。1935年8月,新知书店在党的领导下,由经亨颐老人书写的“新知书店”招牌挂出面世。

上海北四川路上的新知书店(1947年)。图源见水印

新知书店出版的《帝国主义铁蹄下的阿比西尼亚》(1936年)。图源见水印

抗战时期 “孤岛”印书

三家书店所出书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十分注重出版宣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通俗的启蒙读物。注重到什么程度呢?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武汉均已失陷,上海英法租界成为“孤岛”——国民党军队远撤了,四周被日寇包围着,汪伪特务、地痞流氓到处横行。在日军控制之下,出版事业困难且危险。那时读书出版社的人员分成三批为抗日而奔走,一方面,原有领导李公朴、柳湜、艾思奇等同志离开上海奔赴各地投入了抗战,另一方面,经理黄洛峰为读书出版社谋求发展,亲自带了几个青年同志到武汉开辟新阵地。剩下的一批人,他们选择留在上海,继续出版工作。当时,除了主持工作的郑易里同志,仅有李克金同志主持总务,卜朝义同志负责发行、跑外,还有一个工友,帮助做些搬运采购等杂务。

抗战时期被战火焚毁的上海虬江路民居(上海市档案馆藏)

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一向比较繁忙的印刷工业,也没有例外,好多印刷厂没活干,大批纸张无人问津,白报纸每令三元也卖不出去。不过,对出版行业来说,这样的环境下也能形成一个有利条件:当时租界当局,对比较敏感的期刊的出版管得较严,对一般书籍的出版管得较松。于是,郑易里和黄洛峰多次函电商定,决定在上海立刻进行《资本论》三卷全译本的出版。那时的《资本论》第三卷尚未翻译,为加速出版,读书出版社又把郭大力先生从江西老家请回上海,住在斜桥弄七十一号出版社的后楼进行翻译。

《资本论》在上海的出版工作紧张而艰苦,读书出版社冒着政治风险和经济重负,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以最短的周期速度,印刷出版了共三卷全译本,二百多万字由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终于在1938年秋,《资本论》三卷全译本得以陆续出齐。

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

抗战时期,三家书店还面临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和残害。据不完全统计, 三家书店员工中先后曾被拘捕过的有一百一十八人,其中部分人员经友好人士大力营救而获得释放,而被杀害、牺牲的有十五人,他们有的被害于国民党的集中营和监狱,有的被特务暗杀,有的就义于台湾的街头,有的被国民党军队和地主还乡团活埋,有的捐躯在苏北战场。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内战不断升级。

随着国内形势的恶化,进步新闻、文化、出版事业又遭厄运,在出版业中,上海的三联书店面临的迫害更甚,他们和有关兄弟单位主办的 《新华周刊》《新文化》《群众》《民主》等刊物先后被封被禁,员工被捕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狡兔三窟” 读者帮忙

要对付可怕的敌人,就不得不“狡兔三窟”,只有多设几个“窟”才能保护自身安全。当时三家书店或改名、或与他人合作、或转办副业,想方设法保存实力。生活书店于那时陆续办了几个出版社,都另立牌号独立经营,经济与人事等均与生活书店无涉。

内中规模较大的便是骆驼书店,专门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比如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四卷、巴尔扎克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等,因为出版的书大多又以外国古典文学为主,国民党当局抓不住它什么政治辫子,所以这骆驼书店,到上海解放前一直存在着,外界绝少知道这是生活书店所办。其余两家书店也各有化名的举措。

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约翰. 克利斯朵夫》,骆驼书店于1946年出版

1948年,局势恶劣,香港原有个小规模的生活书店分店派专人到沪,通知立即结束吕班路的门市部,切实保存好用别的牌号的机构,多余的人员一部分安排去解放区,一小部分去香港,另一部分留守上海。方学武、王泰雷和许觉民都是留在上海的,为了有个公开身份,他们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一弄内与人合作开设了一家庆裕纱布号。公开的营业是向福州海运纱布,主要的用意是有个互相接头之处。

当时,与许觉民三人保持联系的是在《时与文》周刊当编辑的周天行。周天行每次约见他们时,大都是到许的家里,从头上戴的呢帽内层边沿中取出一张叠好的纸,向他们传达形势以及规定的任务。有时候周另带一人来,成了四个人,于是许觉民就端开方桌,倒下麻将牌,劈劈啪啪作打牌状。许的母亲有时从屋内出入,见到这一场景感到奇怪,还曾经问许为何客人一来就打麻将,打完后就匆匆离去。

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生活书店(1945年)

1948年10月26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图为成立大会合影

除了三家书店自己采取的自救措施,他们的读者也在危难之际对他们伸出援手。有的邮政局员工提前通知三家书店领取将要被扣的 “禁书”;有的人士主动协助三家书店解决当时最难得到的车、船、飞机票,帮助书店人员及时得到转移;有的读者为书店暗藏“禁书”,甚至有个读者在乡下为书店暗藏 “禁书” 达十年之久,每年还将“禁书”晾晒一次,以免霉烂,直至解放后又将全部“禁书”完好送还,正好供书店在门市出售。

1949年,三联书店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上海市档案馆藏)

得此良“果”,与早期三家书店对读者的帮助这一“因”分不开。早在 《生活》 周刊初创时期,邹韬奋就举办了为读者“代办书报”的服务项目,后来又办了“读者信箱”,为读者买书买报买刊物,对读者如何读书进行指导,还为读者代购衣物、药品,代聘律师,对读者的家庭、生活、婚姻、就业等进行热心的咨询等等。这种 “竭尽心力的服务精神”,自然会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以生活书店为例,那个时期的“读者来信”,不仅遍及全国,还远及东南亚等地,有时一天收到读者来信可达千余件。

三地三联同根同源

回望过去,1945年11月,三家书店联合分店在重庆成立,第一次公开使用“三联”店名,到1948 年10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三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49年5月,按照党的指示,三联书店总管理处从香港迁往北平(北京),留下六个人坚守香港三联。全国解放后,香港三联书店继续在香港做面向海外的出版发行工作,成为香港的重要出版机构。

而三联书店主体在迁往北京后,其编辑出版部于1951年合并到人民出版社,不久以后,发行部门又并入了新华书店,相当长的时间内,三联归属人民出版社,作为其副牌。直至 1986年三联书店经批准在北京重新恢复独立,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北京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的同时,上海三联的组建也提上了日程。1986年8月,上海三联书店正式成立。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书店也有店格。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将三联的店格归纳为:清新、庄重、认真、求实。如今,三联书店店格,早已在三家书店的发展历史中形成,成立于上海的三家书店,即使处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恐怖统治下,依旧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可见后人称其在出版界位于领军地位是“革命文化的堡垒”,确是名至实归。今天,三联书店仍旧在不同地区共同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三联书店依旧待有缘人前去邂逅。

沈昌文先生和他喜欢的书

编辑 | 一茶、方亚琪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三联书店:沈昌文同志讣告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733690

[2]澎湃新闻.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787472

[3]刘大明.纪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历史道路[J].出版史料,2008(03)

[4]范用.战斗在白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0

[5]许觉民.解放前的上海生活书店[J].传承,2010(19)

[6]宋木文.关于三联书店拨乱反正的历史回顾[J].出版史料,2004(04)

[7]澎湃新闻.上海三联书店:口述|我所亲历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从封闭到合作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14024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