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练难度排序

肖练难度排序

嗯,我觉得显然应该是音画里的小红帽难。 肖练整体水平就没有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难。

肖邦叙事曲难度排序

肖邦《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

宋袁鑫 / 郝洁

摘 要: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大致写在1831—1842年之间,正是肖邦正值壮年时所创作,充满着祖国波兰特色的民族风格,此阶段也是他创作高峰时期。其中《f小调第四叙事曲》思想内容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旋律最优美,情感最真挚,最具代表性。本文将对叙事曲的起源与发展、《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音乐结构分析以及《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演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地理解和帮助演奏者熟练掌握此作品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肖邦;钢琴作品;《f小调第四叙事曲》;作品风格;演奏技巧

一、叙事曲的由来与发展

“叙事曲”这个词来自拉丁文“ballade”,在拉丁文中是舞蹈的意思。开始是一种边唱边舞的形式。到14世纪之后,不再进行舞蹈,只演唱曲目。在18 世纪,“叙事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如歌德写的《魔王》叙事诗、黑尔达写的《爱德华》叙事诗等。肖邦在19 世纪30 年代中期,将他的第23 号作品命名为“叙事曲”,这是“叙事曲”第一次出现在钢琴曲的命名中,器乐叙事曲体裁由此诞生。在1842 年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纂写的《新音乐杂志》第25 期中明确指出,肖邦是第一个在音乐中使用“叙事曲”这个名称的人。肖邦把叙事诗这种文学题材与音乐相联系并结合起来,这一大胆的创新扩宽了叙事曲体裁的范围,丰富并发展了叙事曲体裁的音乐表现。此后,《叙事曲》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撰写《叙事曲》音乐作品的作曲家,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写的《降D 大调叙事曲》《b 小调叙事曲》等,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写的《叙事曲》以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写的《g 小调叙事曲》等。肖邦为后人在叙事曲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李斯特】降D大调第一叙事曲 S. 170 演奏:Daiki Kato

    二、《f 小调第四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是19 世纪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他的创作思维不受时代的限制,以浪漫的手法开创了钢琴叙事曲的体裁,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肖邦是叙事曲流派的鼻祖,创作题材独特,作品丰富多样,将肖邦的音乐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肖邦叙事曲通常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这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敏锐的音乐敏感性和很好的驾驭作品的能力。

    《f 小调叙事曲》是肖邦于1842 年2 月创作的第四首叙事曲,也是该叙事题材的最后一部作品,在肖邦所有的钢琴作品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故又称《f 小调第四叙事曲》。这首作品是肖邦创作巅峰时期所作,在这一时期,肖邦已到垂暮之年,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之祖国连年征战人民民不聊生和自己好朋友的去世让他悲痛不已,这些因素就导致《f 小调第四叙事曲》充满了沉重的孤寂感和悲伤的情绪。此作品不单单拥有浪漫主义风格,更多的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无助,没有固定的标题,以叙事曲命名。这首叙事曲肖邦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用含蓄的方式诠释,同时掺杂着对生活片段的回忆,在浪漫主义的大背景下加入了悲剧因素,故展现出一种特殊的悲剧浪漫风格。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三、《f 小调第四叙事曲》音乐结构分析

      《f 小调第四叙事曲》采用了混合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原则、变奏曲原则与回旋曲原则相结合而成。在分析音乐的过程时,我们将以奏鸣曲曲式结构为基本框架,利用变奏曲的基本原理对作品进行分析,由于主题的数次变奏中掺杂其他的成分,具有了回旋曲式的手法,也将回旋曲式结构考虑其中。

      (一)引子

      乐曲共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其中引子有七个小节,速度为行板,调式调性为C 大调,是f 小调的属音,肢体材料分为三层。高声部由八度音程构成,逐渐下行音阶。中间部分由连续的切分音组成,以弱拍开始。低音声部是由分解和弦组成的。给人以很好地和声效果。旋律是C 大调主和弦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并且旋律音调越来越短,好似妈妈在反复叮嘱孩子一句话,话语越来越精简,最后只有一个字提示。这也是肖邦写作的独到之处,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二)呈示部

      主部第一主题(第8-22 小节)分为三个乐句,旋律由八分音符和级进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音程所构成,这两种材料都来自引子部分。第一句(第8-12 小节)调式调性为f 小调,和声主要以主属关系为主,整体跨度不大,只出现了两次大七度,它以降A 大调的主和弦结束。第二句(第13-18 小节)以降A 大调主和弦开始,并在行进过程中加入临时变音记号最终转到了降b 小调,经过两小节的补充顺利地进入第三句,在第三句(第19-22 小节)中,通过升高降b 小调的Ⅶ级和声小调特征和旋律中缺少上方三音,调性从降b 和声小调变为同主音F 大调,最后回到f 小调上。

      第一次变奏(第23-37 小节)是主部第一主题的变化重复,主要表现在旋律进行了加花,和声和节拍重音位置发生了少量的变化。

      插部(第38-57 小节),共20 个小节,此段落出现多次转调,调式调性不稳定。插部前四小节从降G 大调开始,第42-45 小节移至降F 大调,这两个乐句为模进关系,第46-49 小节是降e 和弦,降F 是降e 的那不勒斯和弦。第50-53 小节进行了多次频繁转调,降B-降E-降A-降D-降G。第54-57 小节最后落在了降b和弦上,调性也回到了主调f 小调上。

      第二次变奏(第58-71 小节)最大的改变是节拍重音发生了变化,由弱拍到过小节强拍变成了本小节内弱拍到次强拍。同时,整体以柱式和弦为主,中声部加入了级进的十六分音符伴奏,低声部加入了琶音。种种织体材料的变化与表情术语的渐强和强,使音乐更加富于动力,形成了乐曲的一个小高潮。

      连接段(第72-84 小节)材料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通过音阶下行的方式顺利地连接第二主题。第81-84 小节为第二个主题提供了准备。连接部的调性、节奏与音型和之后的第二主题相同。

      副部第二主题(第85-99 小节)共15 个小节,两个乐句,调式调性为降B 大调,织体形式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最终以完满终止结束。与主部第一主题在材料和调性上形成了对比,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冲突。

      (三)展开部

      (第100-134 小节)展开因素很强,调性极为不稳定,进行了多次转调。g 小调-a 小调-f 小调-降A 大调。从材料的角度上看,主部第一主题的动机贯穿整个展开部。其中,在121 小节开始低声部开始加入了第二次变奏的材料,第125-128 小节将引子材料添加到右手部分。第129-134 小节引用了引子的片段预示着再现的来临。为进入再现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再现部

      主部(第135-151 小节)经历了四个调式调性,从d 小调进入,四小节后回到主调f 小调,然后转到降A大调,以降b 小调的主和弦结束,第152-168 小节为主部的第三次变奏,低音部以分解和弦为主,高声部以上下行音阶为主。从主调f 小调转到同主音F 大调上,并以主和弦结束。第169-191 小节为副部第二主题的再现,调性变为了降D 大调,以主和弦结束,更多地体现了第一主题的材料。第192-227 小节为再现部的结束部,最终回到了主调f 小调上,以完满终止结束。在呈示部当中是没有结束部的,增加结束部是为乐曲的结束作铺垫。

      (五)尾声

      (第228-239 小节)共有12 个小节,继续在主调f小调上行走,通过三连音音阶式下行,最终以Ⅵ级-Ⅱ级-Ⅴ级-Ⅰ级四个和弦完满终止结束全曲。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四、《f 小调第四叙事曲》音乐风格

        (一)节奏特征

        在《f 小调第四叙事曲》中,肖邦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在节奏特点上,肖邦独特地运用了复合节奏、舞蹈节奏和不对称节奏等。其中,玛祖卡舞曲是波兰最具代表性的舞曲,也是肖邦最早接触的民间舞曲之一。此舞曲最大的特点是重音不同于固有三拍子的第一拍而是放在了第二拍或第三拍,音乐风格活泼轻快、富有动力感。出现在了肖邦大部分作品当中,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展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感。

        除了玛祖卡舞曲以外,肖邦在《f 小调第四叙事曲》中还使用了圆舞曲节奏,又称华尔兹节奏。这种舞曲是典型的三拍子。由于重音在第一拍上,舞曲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舞曲中的每一个音节都铿锵有力,形成一种“强弱弱”的形式。肖邦所写的所有叙事曲中,都大量运用了圆舞曲节奏,这也是肖邦创作中最常用的节奏类型。

        不对称的节奏在肖邦作品中也常常用到,各声部不对称的节奏型组合,给人以不同的音响感受。还有就是复合节奏,此节奏需要演奏者慢练来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曲式特征

        《f 小调第四叙事曲》运用了非规范的曲式结构特征,奏鸣曲、变奏曲与回旋曲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典型规范曲式结构,用新的曲式结构代替了旧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发展具有变化性。音乐的形式特征既有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点,又受诗歌题材的影响,戏剧性地创作彰显了作曲家对自由和创新的不懈追求。肖邦在混合曲式结构上的成就是功不可没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他是较早把混合曲式结构运用到钢琴音乐的作曲家,对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调式特征

        肖邦处在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大小调系统为基础所创作。在《f小调第四叙事曲》中,肖邦多次使用和声大调的典型降六级音和和声小调典型升七级音。因为和声小调的第六级音和升高七级音所产生的增二度音程与和声大调的降低六级音和第七级音形成的增二度音程,会给听众带来相同的听觉感受。所以,当作曲家从大调过渡到小调时,他们可以运用此调式调性的典型特征来确保旋律的连接更加自然,模进的旋律更加规律,音乐调式调性的特征决定了音乐的整体发展,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让叙事曲特征更加明显,凸显了肖邦自由浪漫的风格。

        五、《f 小调第四叙事曲》的演奏技巧

        (一)引子

        引子部分(第1-7 小节)由三个乐句组成,需要运用不同的呼吸和手指力度变化来完成音乐的起承转合。第一乐句通过运用八度音程来引入主题,弹奏时要突出高音,中间部分要清晰,但不要太突出;这样主旋律才能听清楚,又不会漏掉中间的音符。这个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达到。左手音的力度与右手相反,当右手有空拍或延长拍时,需要突出伴奏,这往往是演奏者所忽略的。第一乐句完美地展现了“起承”的作用。如谱例1 所示,第二句是第一乐的重复,可以使乐曲的情绪呈现得更加饱满,表现出音乐中“转”的感觉。第三句是第二句旋律的扩充,为呈示部的展开做好了准备。在演奏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注意渐强渐弱的表情术语,采取低摸琴键的方式弹奏,踏板不要踩得过深,营造一种柔和甜美的氛围。

        谱例1:

        (二)呈示部

        呈示部分显现出了典型的圆舞曲风格,演奏时要在保证演绎出各种变化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律动感,传达出平静中有添波澜的听觉效果。在引子结束时,是用C音在原有的速度上进行演奏,因此在演奏时要进行适当地延长,以保证演奏速度不会使听众感到突兀。在演奏主部第一主题(第8-22 小节)时,应该以声音减半的状态下弹奏,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左手伴奏部分要贴键弹奏并且主旋律的空拍和延音拍处要凸显伴奏的声音。把握好音乐的流动性与连贯性是此部分的关键,需做到张弛有度,保证音乐的舒适感。在第一变奏部分(第23-37 小节)右手声部音较少,但却占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左手伴奏部分音比较丰富,但是音量要比右手稍低一些。这部分要增加大量的rubato 演奏,这样可以保证声音的强弱变化。在演奏插部(第38-57 小节)时,刚出现的伴奏声部八度音程需要弹得很轻,风格柔美,速度稍微慢一些。中间有一处是比较难弹的,右手需要保持住一个音去颤另一个音,颤音要弹得既均匀又清楚。这就要求演奏者手指尽量地放松。如果存在困难,需要专项练习相关内容。第二次变奏(第58-71 小节)是呈示部的一个小高潮,这一部分演奏技术较为难,因为声部进行了增加,右手有两个声部,依旧需要突出高音但又不能漏掉下声部。伴奏部分音区跨度较大,要准确地弹奏出来才能保证和声的色彩。需要利用手指的力度变化来凸显出旋律线条。指法也是此段落的重点,方便的指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72-84 小节为连接段,和声需要特殊记忆,每弹奏一个音要提前摆到相应的位置上去,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副部第二主题(第85-99 小节)踏板之间的转换要干净,切勿拖泥带水,充分运用自身的耳朵去辨别和声的变化。

        (三)展开部

        展开部是由两个中心展开和一个过渡段组成,在演奏第一个中心展开(第100-107 小节)时,应该以一种自然状态从呈示部过渡到展开部中,高声部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注意演奏时右手的流动性和左右手旋律较大的差异性。第二个中心展开(第108-128 小节)此段落临时变音记号较多,看谱需要认真仔细。双音横跨六度,演奏时要凸显高音又不能让另一个音失去声音,就需要慢练和多加练习。过渡(第129-134 小节)主题旋律再次出现,这里需要注意踏板的问题,利用音后踏板进行演奏。在134 小节,左右手共同组成双音,就要求手指不可过于使劲,两个手对齐,不破坏和声的效果。展开部在乐曲中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部分,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控制好各声部的声音,保证各声部之间的互补性,以使演奏产生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四)再现部

        乐曲再现部出现了主部主题的复调形式,随后进入单旋律的卡农变形,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仿佛驱散了厚重的乌云。在演奏这个部分时,需要用音高的变化来带动手腕,尤其要注意手指和琴键的配合。通过这种简单再现的方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主部(第135-151小节)旋律左右手交替,这就要求弹奏者分手练习,分清哪句为旋律。然后在演奏时弹出旋律线条。乐曲进入主部主题三次变奏(第152-168 小节),低音运用琶音,高音运用变奏装饰,是肖邦“钢琴花腔”的体现,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左右手是不对称的织体,弹奏的时候需要慢练,不能改变原有的节奏与速度。第169-191 小节是副部第二主题,演奏的难度不断增加,演奏者必须保证弹奏的清晰度和合理地利用踏板。结束部(第192-227 小节)在力度的减弱之中稍微加快,让声音像海浪一样越来越高,然后突然停止,给听众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此后,乐曲的音乐和弦走向挣扎向前,好像要结束,但是却又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

        (五)尾声

        乐曲的尾声部分(第228-239 小节)也要保证一气呵成之感,力度的控制从p 一直到ff,将不同的琶音和八度音程交织在一起,以短促、有力的四个和弦结束全曲,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痛苦之情。

        结 语

        总之,作为最后一首肖邦所创作的叙事曲体裁《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创作背景、节奏特征、曲式特征、特色调式充分体现了肖邦的浪漫风格,在钢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乐曲中,复合节奏、舞曲节奏以及不对称节奏等多种的节奏特征、混合曲式结构以及复杂的调式调性变化,体现了肖邦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叙事曲的由来与发展、肖邦钢琴作品《f 小调第四叙事曲》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的分析,使我们对此乐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在演奏上可以更加精益求精。充分地表现了音乐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Chopin Saved My Life(2012)

          参考文献

          [1] [波]肖邦.肖邦叙事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67.

          [2] 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56.

          [3] 冯雪婷.肖邦f 小调叙事曲的演奏理解[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129-131.

          [4] 于秋晨.肖邦《f 小调叙事曲》的浪漫风格及演奏方法探讨[J].赤子(下旬),2016,(11):170.

          [5] 孙炯.肖邦《f 小调第四叙事曲》结构简析[J].北方音乐,2017,(24):72.

          [6] 刘菁菁.肖邦《f 小调叙事曲》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18,(13):69.

          作者简介:宋袁鑫(1996-),女,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郝洁(1973-),女,硕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tags: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