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以什么为核心

儒家文化以什么为核心

三五纲常的标准

儒家思想中有着深厚的三五纲常的标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是被定下来的,仁义、礼治也是在此基础上符合规范地被推广的,这点上就非常符合我们的中国传统秩序,让我们在秩序上回归到一个平和的状态,让这个社会的运行走得更有秩序感和方向感。儒家哲学注重个人自身的修养,同时关注要注意与周围人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君主仁爱爱人,百姓才可安居乐业。于是在后世沿用此思想的国家大多也是按照此准则去做的,慢慢的这种思想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了。

二、礼治与德治的结合

儒家的礼治的根本在于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的行为规范。儒家认为只有做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等级秩序规范,维护宗法,如此才能让社会秩序规整。儒家同时也主张德治,以道德去化化教育百姓,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只要通过道德去改造一个人就可以达到使人善良的目的,任何的法律都不能够达到德育的效果。这与现代文明所提倡的德智教育是相当吻合的,只有在思想上认可接受了,才会在行为上规范约束自我。

三、以“人”为大

儒家思想中特别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的同情心道德发展。孔子认为人的思想复杂性和伦理的天性是可以加以引导来管理统治人的思想。认为人格有巨大的号召力,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为政在人这样的思想。现代文明中也是以人为主的,只有在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他才会有自主选择的主动性,才会去服从某一制度的管理,要先说服于人才能用其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正是因为它在政治、文化、思想等多个层面是契合中国的发展,当然统治者你绝对的统治权力来主导社会,儒家思想被收作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就慢慢推崇了下来。

儒家思想精髓6个字

讲礼

在古代,礼是儒家先贤为君权创立的规则和法律。它浓缩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的精华。古人生活在礼中。在家,夫妻相敬如宾、子女尽责尽孝;出门,亲朋好友互相以礼相待;上朝公务,则君臣等级分明、礼节规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的精神较长时间贯彻于中国古代社会中,而礼所具备的自我纠正功能和权威效力,使得古代社会较长时间维持在和谐运转中。在古代,失礼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在皇上面前失礼,通常是要被拉到午门候斩的。礼在儒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推动古代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02

爱国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提倡“孝亲敬祖”、“忠君报国”,其中都包含了爱国思想。儒家的爱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培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儒家关于“大一统”的政治主张,铸成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心理。儒家推崇的“志气”“节操”,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献身精神。屈原、苏武、辛弃疾、岳飞和李清照等一批批中华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的名字因其爱国行为而永远闪亮在历史的夜空中。在儒家爱国思想的哺育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正在升华为实现祖国大团结、大统一、大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03

尚教

尚教即注重教育。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孔子尚教,使儒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广为流传。其教育特点是德才并重,既加强道德教育也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道德修养。以“仁”为总原则,提出孝、悌、忠、信、勤、义、勇、敬、诚、恕、温、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等一系列具体概念。在这些概念下产生的许多观点,至今仍闪烁着德育思想的光芒。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天下为公”等思想和精神;二是文献知识。孔子主要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经)”教授学生。其思想观点集中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中。有人认为,后人通过学习之,则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三是体育技能的锻炼。在孔子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射”是射箭,“御”是驾车,即属此类,而六艺是当时儒学对士阶层的基本要求。

孔子对教育的执著研究,推崇“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思想,使注重教育成为儒学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讲礼、爱国和尚教,构成了儒学的三驾马车,驱动着中国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微信ID:shiwen_xuexi)

tags: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