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独创的“于敏构型”使我国仅用三年就完成了氢弹的研制。

2.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的总设计师,隐姓埋名了30多年,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3.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戚发轫曾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枚国产航天火箭“长征一号”的研制工作。

4.东风31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刘宝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代固体导弹的研制,是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总设计师。东风-31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中国洲际导弹库的主力军,射程达到了12000公里,可以打到美国本土。

5.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雷达专家,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是中国最早提出自主研制预警机的带头人,曾培养出了多位知名的科学家,如空警2000总师陆军,空警200和空警500总师欧阳绍修。

6.第四代重型战斗机歼20总设计师:杨伟

他也是“枭龙”战机的总设计师。

7.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

他也是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总设计师。据悉,现在唐长红被调任轰20总设计师。

8.中国电磁核射领头人:马伟明

马伟明领导研制研制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装备了多艘舰艇,领先西方十年。据悉马伟明团队已经攻克并掌握了电磁弹射器与电磁拦阻装置的相关技术,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极有可能采用电磁弹射技术。

9.中国激光武器专家:侯静

10.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

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的研究,在他的团队努力下,中国首次实现三、四、五、六、八、十光子纠缠;发射了中国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成功在相距1200公里的地面站点之间分发了纠缠光子;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量子计算机。

东风31为什么停产

机甲888

▲此前早期的东风-31在性能上只能称之为远程导弹

东风-31系列远程/洲际导弹是中国首款服役部队的可进行地面机动发射的陆基固体远程/洲际导弹。然而,受限于我国早期固体燃料导弹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初期版(或者说"白版")东风-31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其射程就仅有8000公里左右,所以如果从这个射程来看,顶多就算个远程导弹罢了,并无法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打到对手。

▲后来出现的东风-31A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射程上达到了洲际导弹的水平

不过,随着后期技术的不断提高,东风-31系列也迎来几次重大的发展,比如东风-31A就在射程上进行了一番提高,从东风-31的8000公里左右的最大射程一次性提高到了10000公里以上,并且还将其早前仅具备发射能力的轮式拖车一下改进成了具备TEL能力的拖轮式车,同时还增强了其突防能力。而在2017年和2019年两次阅兵中出现的东风-31AG不仅将底盘由TEL拖车改为了具备TEL能力的 10X10轮式高机动车,还采用了包括无依托发射等技术,并且还换用了新一代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从而使其射程进一步提高到了12000公里左右。

▲目前来说,东风-31AG并不会是东风-31家族发展的终点,未来更强大的那位值得我们的期待

然而,随着东风-41陆基洲际导弹的出现,目前对于东风-31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发展或存在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的。毕竟东风-31能做的,东风-41也能做,而东风-31够不着的,东风-41却能够着。不过,从笔者角度来说,东风-31肯定还会继续发展的,但是其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朝着采用乘波体高超声速滑翔核弹头方面进行下去(比如传说中的东风-31B就是如此),毕竟现有的东风-31是单弹头,而要提高其突防能力,必然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而随着国内在乘波体高超声速滑翔弹头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给东风-31配备这样的装备也是合乎情理的。至于为何不在东风-41应用乘波体高超声速滑翔弹头技术,笔者估计恐怕还是一个性价比高低的问题,毕竟东风-41采用的是分导式多弹头设计,因此,每个弹头的体积就不会太大,这样一来如果换成了乘波体高超声速滑翔弹头就必然会影响其升阻比,从而影响包括射程等在内的性能,这样一来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而东风-31系列本就是单弹头设计,因此,在体积上就没有那么多限制,所以将其原来的普通弹头换成乘波体高超声速滑翔弹头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战斗力。加之考虑到成本、高低搭配等因素,因此,未来的东风-31不仅能继续存在,还将变得更加的强大,从而与东风-41一道,组成中国核能力的两个重要节点。

tags: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