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娱乐

李瑞英有几任老公

2023-03-29 八卦娱乐 437 作者:网友投稿

李瑞英有几任老公

从小,李瑞英的梦想是当一名售货员。

这个在北京胡同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老家是河南濮阳的。

父亲是一名军人,所以他一直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参军。

不过,彼时的李瑞英,喜欢数学老师演算加减乘除的样子,

再加上经常去商店里买东西,她就渐渐迷上了售货员算帐时的样子。

上小学时,和她同院的张宇燕,也跟她分在了一个班里。


这样,两个小孩依旧能每天黏在一起。

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有时候是李瑞英考第一,有时候是张宇燕考第一。

转眼到了中学时代,年少时代的单纯已经不复存在。

那时候的李瑞英,喜欢上了各种国外文学名著。

有时候书籍不好找,她就经常到图书馆去看。

李瑞英不知道的是,正是对文学的喜欢,为她将来学播音主持专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只不过彼时的她还没有学播音主持的想法。

高三毕业季到来后,很多同学开始为将来的梦想和专业奔走。

她的成绩不错,只是将来去学什么心里还没有着落。

有一天,班里的同学来找她:“走,陪我一起报名去。”

“什么学校?”

“北京广播学院。”

李瑞英不想去,无奈同学生拉硬拽,她只好跟着去凑热闹了。


那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无论是应届生还是以前的老三届,报考的人数都不少。

看着人山人海的场面,李瑞英顺道进了学校的传达室里。

本来她并不是来报名的,所以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传达室里有一个老头,由于被报纸遮住了脸,看不出来年纪有多大。

李瑞英仔细看了一眼,发现老头可能是眼睛近视,

但又没有戴眼镜,看不清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所以才把头扎得那么深。

那一刻她想都不想,走过去说:“您想看哪一版,我来给您念一下吧。”

老头这才把报纸拿开,发现是一个学生。

他没说什么,而是面带笑容地指了指其中一版,把报纸递给了李瑞英。

李瑞英平时有阅读习惯,对于陌生的文本其实并不犯怵。


她大声地给老人读了一段,接着就被对方的问话打断了。

“你也是来报名考试的?”

“不是,我是跟着同学来凑热闹的。”李瑞英笑着回答。

“你这条件不错,应该去报名啊。”老人突然对李瑞英说道。

“报名?我行吗?”李瑞英呆住了,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大胆报名吧,八九不离十。”老人说完,笑着起身离开了。

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李瑞英的心瞬间翻滚起来。

真要报名吗?要不就去试试吧,反正学什么还没着落。

就这样,李瑞英思忖着老人刚才的那番话,排在学生的人流中报了名。

接下来就是等待考试的降临,虽然报名了,但是李瑞英的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忐忑。


毕竟,之前从未考虑过这个专业,现在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报名了。

那时候她有些六神无主,于是就把自己报名北京广播学院的事情告诉了同院的张宇燕。

“这是好事啊,有方向了,你一定行的。”张宇燕听后,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她。

两个人从小到大,从同一个院子里再到同样的学校,彼此间再熟悉不过。

听着张宇燕的话,李瑞英的内心多少有底了。

而张宇燕的目标则十分明确,他喜欢经济学,并且十有八九也能考上。

就这样,李瑞英接下来开始安心备考。

从一轮到二轮,她的成绩很不错,层层选拔中都留了下来。

最后考试的那天,她在考场上见到了第一次在传达室见到的那个老头。

这张熟悉的面孔,让李瑞英欣喜不已。


事后她才知道,这位老者就是播音系的教授张颂。

李瑞英的报考一路都很顺利,尽管淘汰率很残酷,她还是顺利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

这一年,张宇燕考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同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孩子,如今都出息了。

虽然考场上赢了,但接下来的学习,才是万里长征开启了第一步。

老师张颂让李瑞英丢掉之前的发音习惯,开始真正地学习。

虽然李瑞英从小就生活在北京,普通话还是很标准的,但是多少带一些北京方言的口音。

她从基础的拼音开始,开始了每天的练习。

很快,发音的第一关就闯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朗读和吐字是否准确和清晰。


按照老师的说法,一个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在不借助话筒设备的情况下,

每播音主持一次,必须要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清楚你说的每一个字。

吐字不清楚或者大舌头,这些都是不行的。

怎么办?还是靠练习。

每天早上,学校的小树林里,就会传来朗读的声音。

那是李瑞英在朗读《人民日报》。

重要的版面和信息,李瑞英从头版开始读起,一读就是一个多小时。

大学四年,李瑞英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

天分再加上勤奋,让李瑞英成长进步得很快。

她和同院的张宇燕,两个人的感情也进行得很快。


从小青梅竹马的两个人,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启,

过去的那份情谊,也慢慢多了另一种感情。

都是青春年华的岁月,内心的情感悸动也在慢慢出现。

虽然一个在北大,一个在广播学院,但平日里的联系很频繁,

节假日的时候也能见到彼此。

渐渐地,两个人从小时候的玩伴变成了恋人。

他们开始畅想着,大学毕业后能开启全新的生活。

彼时的大学是分配工作的。

1983年,两个人都毕业了。

张宇燕决定继续读研究生,但是李瑞英的工作却未能留在北京,

她被分配到了江苏电视台担任播音员。


工作虽然有着落了,但是李瑞英却是满脸的失落。

她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跟张宇燕分开。

在等待去南京报到的那段日子里,李瑞英闷闷不乐。

同样,另一个人也不开心。

有一天,张宇燕陪着母亲来到了她家。

“你也别难过,你先过去,等他毕了业也去南京,再说节假日还能去那边看你嘛。”

老太太的一番话,直接把两个年轻人说得脸红了。

“将来他要是在南京落了户,我就跟着你们去那边生活。”

张宇燕看了李瑞英一眼,看来两个人的事就是定下来了。

就这样,李瑞英满怀着期待去南京上班,张宇燕继续留在北京安心读书。


寒暑假的时候,张宇燕去南京看她。

她化身东道主,带着他到南京城的各处去游玩。

一来二去,李瑞英的同事都知道张宇燕是她的未婚夫。

他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也跟李瑞英的同事成了好朋友。

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很稳定,张宇燕还经常鼓励她,

安心工作,只要有实力,任何平台都能让你驰骋。

作为新人的李瑞英,既是电视台里的播音员,又是主持人兼记者。

很短的时间内,她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

正如张宇燕所说的那样,实力够了,想去什么平台发展就轻松多了。


在江苏台工作三年后,李瑞英申请调回北京。

她的申请调令通过,将回到母校担任讲师。

对李瑞英而言,她可以回到家人身边,重要的是可以和张宇燕朝夕相处了。

不过,回京之后的李瑞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教书育人的工作固然很好,不过在李瑞英的内心深处,她还是想走到前台来。

于是,她带着在江苏台工作时的录音带,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毛遂自荐。

那时候还没有应聘的概念,但是抱着希望去试试也不是不行。

彼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邢质斌和刘佳,仔细看了她的节目录音带。

两个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个年轻人不错。

如果放到当下,李瑞英主动应聘就算是成功了。


不过那时候的工作都是分配的,一个人去什么单位,最终要由单位和组织来拍板儿。

邢质斌就找到了同事罗京,想从侧面再深入了解一下李瑞英。

罗京和李瑞英是同班同学,所不同的是,罗京大学还未毕业,就走进中央电视台实习了。

邢质斌听到同学对她的评价是:性格好、懂事、没是非。

此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之后经过单位的协调,

李瑞英的工作关系正式从广播学院,转到了中央电视台。

也是在这一年,张宇燕研究生毕业又开始读博。

两个人的事业,都开启了蒸蒸日上的模式。


1987年,这两个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邻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这一年的7月20日,是李瑞英终生难忘的。

那一天,26岁的她正式坐在了《新闻联播》的播音室里。

结婚后丈夫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

丈夫是经济学家,身上带有一股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

他经常告诫妻子,没事的时候要多看看书。

在李瑞英的家里,一整面墙几乎都是书架。

丈夫经常跟她说,你能把这中间三分之一的书看完,就是有学问的人了。

彼时的《新闻联播》还是录播的形式,因此在不忙的情况下,

她回到家里就按照丈夫的要求乖乖看书。

1992年,儿子出生后,生活中的琐事也一下子多了起来。


那时候的张宇燕,经常出国做访问学者,家里的大小事情,就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虽然公公和婆婆年纪一天天大了,而且身体也不是太好,但还是承担了照顾小孙子的任务。

这样一来,李瑞英在工作中才没有后顾之忧。

老人的年纪一天天变大,尤其生病后,她也经常到医院忙着照顾。

以至于医生和护士,都把她当成了女儿,把张宇燕当成了女婿。

老人去世后,由于夫妻俩都要上班,孩子没人照顾,他们便又搬回了李瑞英家里住。

平常,孩子由姥姥姥爷照看着,李瑞英要是忙起来,家里的事又一股脑推给丈夫了。

所以,经常有左邻右舍问李瑞英,怎么总看到你家老张和老人孩子一起出去,你呢?

“我得上班啊,周末也休息不了。”


确实如李瑞英所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9年后,

原先的录播形式又改革成为直播,这样一来,李瑞英的工作就更忙了。

因为,直播时候的新闻稿不能提前准备,都是开始前十几分钟才能拿到。

所有的播音员,也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有一次,李瑞英像往常一样在单位里等着上镜。

但就在开始前十几分钟的时候,她突然接到电话,说是儿子从楼梯上摔下来了。

她当时的心里很紧张,然而马上就要直播,如果此时离开,根本来不及临时换人。

李瑞英最终调整好了情绪,并顺利完成了当天的播音。


当天直播结束后,她也是第一时间赶回了家里。

李瑞英突然觉得对儿子有愧疚。

但是在突发事情面前,谁都做不到分身乏术。

类似的情况,在直播中比比皆是。

有一次,离七点钟只剩最后一分钟,但当天的新闻稿还没有拿来。

她提醒了一下编辑,但是编辑没有回话。

眼看只剩最后的30秒,编辑才急急忙忙把稿件送了进来。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稿件的内容,就连节奏和状态,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播音员来调整。

时间一到,一切都要一如常态地进行。

近三十年的播音生涯,让她成为了全国观众面前被牢记的国脸。


直到53岁那年,她才从台前走到幕后,开始从事相关的培训工作。

如今的李瑞英,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她曾经说过,退休后的愿望,是开一家小咖啡馆。

自己和丈夫一起经营,一起看看书,一起和路人顾客聊聊天。

向往幸福,让人陶醉。

李瑞英真实身份

央视曾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国脸”,她们什么都不用说,往那儿一站便是国泰民安。

董卿、朱迅、海霞、邢质斌等众多主持人的面容,早已被百姓们熟记在心。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


李瑞英25岁进入央视,工作28年期间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她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强大的业务素质,成为了众多主持人的楷模。

然而屏幕上光鲜亮丽的她,却有着一段心酸的往事。


当年,李瑞英正在为几分钟后的《新闻联播》做准备,突然间得知儿子坠楼的消息。

为了不影响节目的照常播出,她强忍着悲痛,在荧幕前为观众播报新闻。

退休后,她又因为儿子坠楼的事件,背负上“冷血无情”的骂名。

李瑞英究竟做错了什么?



李瑞英祖籍是河南濮阳,于1961年出生在北京的一户军人世家。

父亲是一名军人,在对她宠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严格的教育。

在她的印象中,父亲对她非常严格,经常对她进行“军事化管理”。


受父亲的影响,李瑞英从小便极度自律,对身边任何事物都有着精确的规划。

母亲给她零花钱,她就会将每一分钱都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全部记录在账。

平日里,课间休息以及放学时间,她也会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来,或是巩固课堂上的知识,或是在家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因为自律,所以她的生活过得忙碌且非常充实。

她从小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她将来成为人中龙凤,为全家人争光。

而她也一直在努力的路上,从未停歇。

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同学眼中的“佼佼者”,以及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李瑞英最初的梦想是可以成为一名收银员,在前台熟练的帮人结账,她十分羡慕可以做收银的人。

为了这个梦想,她始终在努力学好数学,希望将来也可以当上收银员。

上中学以后,她又逐渐迷恋上看文学书籍。


她沉浸在文艺的海洋中,仿佛和各大作家产生了灵魂的共鸣。

后来,她主动报名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一名播音员。

她用落落大方的嗓音,以及字正腔圆的语气,在广播站和众多同学分享着她钟意的散文或者诗歌。

李瑞英的朗读风格深受同学们喜爱,而她也成为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小播音员之一。


高中毕业前夕,其他同学都在策划将来应该去哪所学校就读,她却陷入了迷茫。

或许是热爱的事物太过广泛,她一时间也想不到该何去何从。

正当她迷茫之际,同学站出来告诉她:“在学校当播音员这么好,怎么不去专业学习下,说不定将来还能当个主持人呢。”

同学的话,给了李瑞英非常大的启发,也间接帮她下了决定。


随后,有位同学喊她陪同去面试。

她心想毕业季也没有其他事情,便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到考场后,她坐在外面等候同学出来。

此时,一位名叫张颂的面试官恰巧路过她身边。


“你也是来面试的吗?”

张颂好奇的问李瑞英。

李瑞英摇了摇头,称她是陪朋友一起来的。

张颂没有接对方的话茬,而是拿出一份报纸,让李瑞英朗读一段。


李瑞英打量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爷爷,便在一旁念了起来。

当她绘声绘色的读完后,张颂忍不住鼓掌。

“你是个学习播音的好面子,如果想来这里就读,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他的话,让迷茫的李瑞英瞬间找到了归属感。


她心想既然在这方面有天赋,那不如就接下这个饭碗,将这条路走到底。


后来,李瑞英凭借着流利的口才,真的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后改名中国传媒大学)。

当她入学的那一刻,才知道当时让她读报纸的老爷爷,居然是播音界的元老级人物。


张颂更是成为了她的老师,让她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

上大学那几年,她每天都要早起练习发音,还要背诵各式各样的文稿,但她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

因为从小养成的自律性格,导致其他学生还在怨天尤人的时候,她已经早早在操场上开始了一天的练功。


除了受自律性格影响外,“青梅竹马”张宇燕的鼓励和陪伴也成为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张宇燕祖籍和李瑞英一样在山东,同样也是出生在北京。

两人从小住在同一个胡同里,经常一起上下学,放学后还会去彼此家做作业。

他们一起长大,哪怕初中、高中都没在同一个学校,也影响不了两人的友谊。


高中毕业后,得知李瑞英要考北京广播学院,他第一时间送去鼓励。

上大学以后,李瑞英在北京广播学院专心学习播音,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张宇燕则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就读世界经济专业,盼望着将来能和国际金融相挂钩。


两人都在为了理想和目标努力着,当他们平日里还是会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彼此,一起出来吃饭散心,相互倾诉下在学校遇到的烦恼。

1983年,李瑞英大学毕业了。

她并没有如愿留在心心念念的家乡,而是被学校分配到南京电视台工作。

为此,她的心里非常失落。


这意味着不仅要离开赖以生存的故土,和父母长期分开,还意味着她和男友张宇燕也即将开始异地生活。

异地恋,对这对热恋中的情侣来讲,无疑是备受煎熬的。

当时,通讯设备并不发达,两人联系必须采用书信的形式。

为了不耽误女友的事业,张宇燕拉着她的手发誓:“你放心去吧,我会一直站在原地等你的。”


在张宇燕的再三保证下,李瑞英终于放心前往南京工作。

作为一个新人,她刚到台里没多久,便身负重任,开始在镜头前主持节目。

大学时期的自律,让她在镜头前如鱼得水,脱稿主持也十分自如。

这让台里不少同事都称赞她的能力,认为她就是电视台的“宝藏”。


因为在台里的表现太过于出色,她很快就引起了央视的注意。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便出现在央视的镜头前。

她身负重任,在国庆35周年会场上,主持《弹指一挥间》《看今朝》和《祖国大家庭》。

凭借着在镜头前出色的表现,众多电视台都想要将这位才女招入麾下。


对于主持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

父母和男友张宇燕都从电视里,看着她的出色表演,男友甚至还激动到痛哭流涕。

正是因为这一次在央视镜头前主持的机会,才让她为以后进入央视打下了基础。

1986年,在南京电视台工作3年后的她,被调回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没过多久后,她正式进入央视工作。

这也意味着,她和男友彻底结束了异地恋的生活。


1987年,李瑞英和张宇燕结束多年爱情长跑,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央视才女和北大才子的结合,迎来了无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掌声。

两人在亲友们的见证下,彼此许下深情的誓言。

婚后,张宇燕和李瑞英讲:“我们现在都处于事业上升期,所以暂时不考虑要孩子的事情,等到以后事业稳定了再说也不迟,爸妈那边我会去和他们讲的。”


李瑞英赞成丈夫的想法,她也打算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事业上。

然而,公婆都希望两人能尽早生育一个孩子。

在公婆的期待下,李瑞英还是怀孕了。

那时,她在央视的工作还不稳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她不想因为怀孕失去工作,也不想因为工作失去孩子。

于是,她选择每天大着肚子坚持上岗。

尽管到孕后期,她也会在家里翻阅各式各样的书籍,生怕和事业有一丝脱轨。

丈夫则在一旁细心照料着她的生活起居,每天还要担心妻子会不会是过度劳累。


后来,李瑞英辛苦生下了一个男孩。

她本来想着出月子后能立马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看着怀里的孩子,总是于心不忍。

于是她在家里多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回到央视继续工作。

小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她回到工作岗位后,丈夫便留在孩子身边照顾。


那时,张宇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要职,也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

孩子最终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他们夫妻二人则各自忙碌着事业。

李瑞英回到岗位后,重新拾起曾经被搁置的工作。

央视对选人的标准十分严格,这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才,想要在这里出类拔萃,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央视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读音不能出错,否则要罚款。

哪怕是曾有过丰富经历的李瑞英,在这里也要提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

为了训练口才不出错,她每天都会将新华字典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查看。

不只是看字典,她还会经常翻阅一些书籍,或者和丈夫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体会,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涵养。

因为自律,所以她每天都在坚持这么做。


经过一段期间的学习,李瑞英的口才变得越来越好,甚至能将整本新华字典背下来。

她的努力,是每个人有目共睹的,她因此也得到了被台里重视的机会。

1990年,她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担任大型团体操表演的中文解说。

流利的口才、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她正式开始走进观众心里。


1991年除夕,李瑞英和赵忠祥、倪萍以及张宏民,共同主持央视春晚。

这是她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996年,央视决定将《新闻联播》节目,由录播的形式改为直播。


这也意味着,主持人将面临着更大更严峻的挑战。

他们必须保证,在直播镜头前万无一失。

各级领导为此也是十分慎重,尤其是在选择主持人这一问题上,必须采用业务能力出众的主持人。

经过慎重考虑后,李瑞英和罗京“临危受命”,成为了首播的主持人,以及后继者的样板。


这不仅要求她在主持过程中万无一失,更要求对时间和节奏的掌握。

庆幸的是,两人配合主持的非常好,顺利将整期节目主持到底。

李瑞英和罗京,自此也正式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从那开始,李瑞英和罗京便成为了《新闻联播》的“常青树”,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一次失误。


他们不仅是一代人心目中的回忆,更是为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形象。

只是事业有成的同时,她却面临着家庭上的悲伤。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她因为忙碌于事业,经常忽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儿子从小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父母因为工作很少陪伴在他身边。

他每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羡慕其他孩子能被父母手牵着手,或者被父亲扛在肩上,被母亲抱在怀里。

而他一个人落寞的身影,和其他家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每当母亲回到家后,他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前去:“妈妈,你什么时候可以去学校接我放学?”


李瑞英不敢随意答应儿子,只能说将来一定会有时间的。

儿子不知道已经听了多少遍这样的承诺,他失望的对母亲说:“妈妈,你根本就不爱我,你更爱的是你的工作。”

孩子的话,让李瑞英不由得心头一颤。

她又何尝不希望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她身居要职,眼里不应该只有小家,更要顾全整个大家。


李瑞英也想和正常家庭一样,每天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周末可以一家三口出去游山玩水。

她有着难以言喻的苦衷,却无法求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成长的记忆里,大多数时间是和爷爷奶奶度过的,父亲也时不时的会在家陪他一起玩,只有母亲整日忙碌到不见身影。

李瑞英总想着等孩子长大以后,她的工作也会轻松一些,就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


然而,当她还在憧憬未来的时候,儿子却出现了意外。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照常在为《新闻联播》开播前做准备。

当她和罗京准备就绪,只等到时间开播时,却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婆婆打来的,婆婆说她因为一时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意外坠楼。


李瑞英难以置信这一消息,准备立马赶回家去。

当时,距离《新闻联播》开播只有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如果她走了的话,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来主持。

旁人也提醒她,这时候离岗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李瑞英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后回到了工作台上。

她全程面带笑意,看不出和平时有任何不同,只有她自己清楚内心是多么的煎熬。

那是她主持过最长的一次新闻联播,每分每秒在她眼里就像是度日如年。

主持完以后,她急忙赶往医院看望儿子。


庆幸的是,儿子只是骨折,并没有危及到生命。

那一瞬间,李瑞英瘫在地上,深呼了一口气。

儿子的意外,让她意识到即便是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起初,儿子并不愿意和她亲近,心里对她仍保持着怨言。


在丈夫张宇燕的调和下,母子二人才逐渐敞开心扉,曾经的矛盾也烟消云散。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他也逐渐能理解母亲的辛苦。

2014年,还有2年才退休的李瑞英,决定提前退居前线,转到幕后工作。

她想要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当康辉从她手中接替管理工作时,她的内心终于长舒一口气。


李瑞英曾为央视新闻频道做过不少前后期工作,用杰出的业绩赢得同事以及同行们的称赞和掌声。

她历经千帆归来,终于有时间去打理她自己的小家。

退休后,她终于能全身心陪伴儿子,但儿子却因为在外上学,无法经常陪伴在她身边。


丈夫也因为事业忙碌,经常留宿单位。

李瑞英不想闲在家里,便经常给一些热爱主持的晚辈们指点迷津。

然而,近年来仍有许多人指责她“冷血”,将她称之为一个不合格的母亲。

更有人说:“她身为一个母亲,居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


李瑞英对于这些骂名,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心里的苦楚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水均益曾在荧幕上批评过李瑞英:

“不到60岁就想着退居幕后,这是个很坏的念头。难道以后的主持人只要脸上有点褶子,说话没那么利索就不能主持了吗?”


不少人也对她提前退休的想法提出质疑,毕竟“国脸一姐”邢质斌即使到退休年龄也还在坚持主持。

李瑞英不仅因为提前退休引起争议,就连传授知识给学生们,也要被质疑“捞金”。

“既然离开央视了,就别出来捞金。”

她一时间背负无数的骂名,但她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因为敬业,所以被质疑是个不合格的母亲;因为想要提前退休陪伴孩子,又被同行质疑不敬业。

当她退休之后,趁闲暇之余去大学授课的时候,还要被质疑“捞金”。

或许,无论她怎么做,在一些人的眼里永远是错误的。


对于外界的骂名,李瑞英并不在意。

她退休后不仅为学生们授课,更热衷于公益事业。

多年以来,李瑞英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无数个贫困学生园了上学的梦想。

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的做客教授、央视业务指导委员会的执行主席,她组织和承担大量培训工作。


很多时候,她都选择亲自教学,用自身的经验让更多人实现心中的播音梦。

如今,李瑞英已经61周岁,仍在教学和培训的路上奔波。

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也为了播音行业能够做大做强,她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如此的信仰和执念,她又凭什么为千夫所指呢?

tags:

关于我们

轻轻日常百科,分享学习知识网,精彩生活时尚百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ur xseozz.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